查看: 145|回复: 0

感控笔记丨王萍:治疗内镜再处理挑战与难点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7-6-28 20: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理丨丁韧   
审稿丨王玉兰







前言

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内镜已不再是单纯的检查、诊断工具,医生可以通过内镜解决一些曾经必须外科手术才能治疗的疾病,成为微创治疗重要手段之一。治疗内镜的发展为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因结构复杂难以清洗消毒彻底的隐患,那么内镜的洗消为何难?难在哪儿?该如何解决?请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王萍为大家带来治疗内镜再处理挑战与难点。



治疗内镜再处理的挑战

1.2014年美国暴发内镜相关耐碳青酶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特大耐药菌感染,将内镜的再处理问题推到风口浪尖,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同时引发了业界的高度重视。


2.国内内镜业界也有内镜相关感染的报道,因为即便按照规范清洗,也很难达到标准。而目前内镜清洗质量只能通过目测法,很难判断其洁净程度。


3.2015年177医疗机构消毒卫生抽检情况,在反复清洗消毒的前提下,内镜内腔面合格率达到71.3%,戊二醛有效浓度定量监测,合格率为92.7%。此结果不容乐观。


4.内镜治疗的发展,内镜的洗消问题更加突出,由于内镜不单纯是检查,还有治疗的作用,如一些止血、吻合术,内镜治疗中可以看到腔隙,以及黏膜缺损,增加感染风险。







5.内镜的技术发展很快,随之而来是更大的挑战,其结构非常复杂,而我国对消化内镜的定位是高水平消毒,用于治疗要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治疗内镜再处理的难点

1.内镜管路很长,至少2.8米,小肠镜长达4米,管腔长而狭窄,不易清洗彻底。



2.人员配备不完善,难以做到一医一护一条镜子,洗消人员缺乏持久有效的培训。


3.内镜结构复杂,即便清洗消毒后,送气管道、送水管道、按钮在显微镜下还是污迹斑斑。


4.内镜广泛用于诊断与治疗,中国已经达到2877千万例/年,使用时易污染,以及不恰当清洗与消毒导致交叉污染,尽管术后感染率很低,但与其他任何复用性医疗器械相比,继发感染的风险更高。


5.人为因素研究:手工清洗,在4个不同机构,观察69条内镜的再处理,观察了其中12步,侧漏、刷洗配件、干燥等环节合格率偏低。


6.我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应用情况:绝大部分还是使用手工清洗,戊二醛浸泡。缺乏清洁度的监测。电脑追溯系统功能比较模糊,很难达到每一步的监控。


7.洗消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清洗消毒人员的培训教育流于形式,疏于清洗消毒过程的质量控制。


如何应对挑战与难点
1.治疗内镜再处理失败原因分析:洗消人员的培训教育流于形式,内镜洗消再处理操作不规范、内镜准备工作不到位。



2.内镜再处理的效力因素:需制定清洗消毒流程,每一道吹干,反复清洗才能达到清洁消毒效果。


3.内镜究竟应该如何清洗消毒?
(1)不留死角的全管道连接-操作手柄按钮口连接法,单项冲刷,没有死角。

(2)特殊增压泵的独特设计,微小管道增压,将小污垢冲刷干净。
(3)必要时可以考虑重复清洗消毒的方法。
(4)培养方法一定要正确,全管道采样,需要用50ml采样液。
(5)未来一次性内镜的使用。


结束语治疗内镜再处理虽然不易,但只要提高意识,充分了解内镜结构,加强培训,严把清洗关,消毒关,将清洗消毒、监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方能保障医疗安全。




图文编辑:朱迪
审稿:孙庆芬  赵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