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708|回复: 22

参观汤一苇教授领衔的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有感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804
发表于 2012-1-11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上午,我参观了美国纽约的一家肿瘤医院(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检验科的临床微生物室。该医院拥有600张床位,其综合实力在美国肿瘤医院中排名第二。

本以为就一个临床微生物室嘛,肯定一会就参观完了,临床微生物室主任汤一苇教授带领我们参观,看了一下大吃一惊,整个一层楼700多平方米的面积全部为临床微生物室,下设6个service部门,参观了90分钟。

最大的一个房间为Bacteriology, Mycology, Mycobacteriology, Parasitology。负压的P2实验室,里面还分为好多个房间,仅标本的前处理就有一个大房间,5个人左右在工作。所有的标本都是贴上条码的,并同步录入电脑。所有的血平板、巧克力等均是采用90mm直径的大平板,国内大多实验室为了节约成本还是采用70mm直径的平板。细菌学的检测很全,比如厌氧菌、百日咳等少见菌,汤教授介绍,只要有菌,都要检测出来,国内很多的实验室是无法达到的。很有意思的是,他们用Mycology来表示真菌,而国内的文章和专著常常用fungi来表示真菌,我还没有深究,估计Mycology是更地道的用法。结核的诊断也是非常地全,不过近年来国内对结核的检测也是越来越重视,但差距也很大。Parasitology的检测也有好多人在进行,这是不得不说的一个话题,国内对寄生虫的检测越来越不重视,好多检验科连基本的血吸虫等不开展了,检验科也没什么人会看片了。原因很简单,国内的院长们、科主任们眼里只看到效益,而微生物室基本不挣钱,寄生虫检测一年也没几个标本,开展的话那就是铁定亏本了。反思一下:是不是检验项目的开展都应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呢?国内院长 们、检验科科主任们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接着参观的是Virology实验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病毒检测,呼吸道病毒14项,肠道病毒等。病毒检测就更不用多说了,大家心知肚明,95%以上的国内检验科临床微生物室根本就不开展病毒学检测。尤其让人佩服的是,大多数的病毒检测均是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检测的。快速诊断是咱们临床微生物学非常给力的发展方向。

下面参观的是Autoclave Room,国内往往一个检验科才配1~2个洗涤间。而这边仅微生物室就有一个单独的洗涤间,面积之大,设备之全,国内罕有这样的硬件配备。

旁边的房间是Media Preparation,单独的微生物培养基制备间,是多好的一件事,干净,污染的机会少,国内有多少微生物室能做到?

再接着是Storeroom,微生物室还有单独一间试剂保存间,真是幸福啊……

接着参观是的Serology,有两间房间。血清学诊断是临床微生物检测的重要补充手段,国内不太重视,分工也不明确,有些放在免疫室做,有些放在微生物室做,项目也是参次不齐。

最为精彩是最后两个实验室了,Molecular Microbiology和Molecular Typing,国内几乎所有的临床微生物室均没有这两个部门。临床微生物室报告时间长是临床医生抱怨最多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快速的分子诊断,Molecular Microbiology是近50年,乃至更多时间内热点的临床微生物学课题。Molecular Typing常规进行PFGE检测,有一名专职人员进行此项分子分型工作。

最后到汤教授的办公室聊了一会,有专门的主任办公室,门口设有专职秘书,这个待遇,在国内,检验科的科主任也未必个个都有啊。汤教授说,现有的50人应付临床微生物学的工作,仍觉得人员不够,估计在人员配备上,明年会以20%有速度进行增加。明年,汤教授领衔的临床微生物室下面还要增设一个临床微生物学的转化医学研究室,进行转化方面的工作。

总结一下,最大的感叹还是他们的硬件配备和人员配备,600张床位的肿瘤医院,临床微生物室要配备50多人,明年还要继续增加约20%的人员。想想我所在三甲医院,3500张床位,临床微生物室仅6名工作人员。面对这种现状,不知道领导们是什么个想法?

个人估计,国内一流医院检验科的微生物室10年后也无法达到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今天的水平。换句话说,国内哪个院长或检验科的科主任有远见配备硬件和人员,把临床微生物室建设成这个水平,其影响将威镇全国,其水平将毫无疑问地国内No.1。










上一篇:护理部新书——《护理管理规范与流程》下一篇:医院新装修,做了层流净化系统,院感科该做哪些工作?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威望 +1
金币 +4
文点 +1

收起
理由





safihu

+ 4
+ 1
赞一个!不可以照相么,学习了。




星火
+ 1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5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12-1-11 21: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上汤一苇教授的介绍:

Yi-Wei Tang, MD, PhD, F(AAM), FIDSA
Chief, Clinical Microbiology Service,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As Chief of the Clinical Microbiology Service in the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 am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and day-to-day operation of the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within the service. These include bacteriology, mycobacteriology, mycology, parasitology, diagnostic immunlogy, virolog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I am engaged in both clinical service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with members of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other services aimed at developing and evaluating new and improved microbiological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 testing procedures. I am recognized as a leader in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of microbial infections and am called on to share my expertise in the pre-analytical consultation for test selection and specimen collection as well as the post-analytic interpretation of sentinel results.

Phone
212-639-8181
Education
MD, Fud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China); PhD, Microbiology, Vanderbilt University (Nashville, Tennessee)

Fellowships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Mayo Clinic

Board Certifications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Microbiology

Clinical Expertise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See My Colleagu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Publications by Yi-Wei Tang
Visit PubMed for full listing of Yi-Wei Tang journal articlesPubmed is an online index of biomedical articles maintained by the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5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12-1-11 21: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同道,你所在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室现在是什么的规模?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一下,看看我们与国外的差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17

帖子

3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0
发表于 2012-1-11 21: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1100张床的三级医院,微生物室两个人,而从工作能力上算,只能算一个人。
“国内的院长们、科主任们眼里只看到效益”,什么时候我们的院长、我们的主任身上不再肩负职工的收入、不需要考虑医院的经利益,而只是专注医学科学的发展,那时医生才是属于病人的,医院才是真正为患者服务的,而这个改变不是院长能够做到的,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人们道德素质的提升。
对不起,说跑题了,请后面的老师“言归正转”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蓝鱼o_0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2

帖子

31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12-1-11 2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1-11 22:03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各位同道,你所在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室现在是什么的规模?不妨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与交流一下,看看我们与国外 ...
你先说说你们医院的吧,呵呵……最起码通过你的帖子我们看到了国外的微生物室的建设模式,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榜样!这和国外每做一次治疗前都非常重视微生物检查有关系吧,据说他们每做一个诊断和治疗都要先做各种检查,直到相对确诊了,有证据证明了才会用药,特别是抗生素!!期待你更精彩的见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5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12-1-11 2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草原星空 发表于 2012-1-11 22:20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1100张床的三级医院,微生物室两个人,而从工作能力上算,只能算一个人。
“国内的院长们、科主任们眼 ...
没有跑题,说得很好。从学科角度、从专业角度、从患者角度去发展医院和相应的学科,才是给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5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12-1-11 21: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toto 发表于 2012-1-11 22:2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先说说你们医院的吧,呵呵……最起码通过你的帖子我们看到了国外的微生物室的建设模式,也是今后发展的 ...
在帖子中,我也有所提及我们医院的情况,3500张床位,临床微生物室才配备了6个人,只能应付日常的临床工作,根本谈不上,也不可能去增开血清学、病毒学、分子微生物学检测等新项目。

比如血培养,今年国家卫生部如此强调抗生素使用必须进行微生物检查,我们的血培养标本量有了一个飞跃,一台400瓶位的血培养仪基本够用了。看看人家600张床位的医院,240瓶位的血培养仪要8台才够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2

帖子

31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12-1-11 21: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菌耐药 发表于 2012-1-11 22:54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帖子中,我也有所提及我们医院的情况,3500张床位,临床微生物室才配备了6个人,只能应付日常的临床工作 ...
正式员工6人,还有进修和研究生以及实习生,这些可是很多大医院的主要劳动力啊,你没计算进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31

帖子

63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9
发表于 2012-1-11 21:5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做一张PPT,到时候到我们这来交流一下。不单单是对医院。我想对我们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对一个部门的发展而言,技术驱动永远是最先进的动力。
在国内的条件下,努力发展好本科室的科研能力,然后朝领导伸手要房间,可能更可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135

帖子

97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73
发表于 2012-1-11 2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toto 发表于 2012-1-11 22:5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正式员工6人,还有进修和研究生以及实习生,这些可是很多大医院的主要劳动力啊,你没计算进去吧!
toto版主果然是内行人啊,呵呵。确实如你所说,进修和实习生一般在4~5人,如果也加进去的话,也就10人左右,差距还是很大。

另外,人家的计算方式也是指正式员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