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谷子 于 2016-5-24 08:42 编辑
近日监测紫外线灯管的过程中,临床护士提出为什么紫外线灯管消毒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 对于这个问题自己也很好奇于是找各种资料,发现老版的消毒技术规范3.1.4.4中有解释: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时,应使照射剂量达到10 000μw.s/cm2 ;杀灭芽孢时应达到10 0000μw.s/cm2 ;真菌孢子的抵抗力比细菌芽孢更强,有时需要照射到600 000μw.s/cm2 ;在消毒的目标微生物不详时,照射剂量不应低于10 000μw.s/cm2 。例如,用幅照强度为70μw/cm2 的紫外线表面消毒器近距离照射物品表面,选择的辐照剂量是10 0000μw.s/cm2 ,则需要照射的时间是: 10 0000μw.s/cm2 ÷ 70μw/cm2 =1429s÷60s≈24min
个人认为对于临床一些容易忽略擦拭的物表,可以起到弥补消毒的作用,而且紫外线对于细菌和真菌芽孢都有杀灭作用。平时对于可能被芽孢污染的物体表面也可以有紫外线照一照,比起用含氯消毒剂更环保更方便。您在紫外线监测或使用过程中都有怎样的感悟呢?欢迎讨论!
紫外线
上一篇:消毒后内镜下一篇:新建医院搬迁前环境(物表与空气)监测次数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3
金币 +4
收起
理由

焚膏继晷
+ 3
+ 4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