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回复: 0

感控笔记丨刘运喜:国家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之框架介绍与实施策略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7-6-6 21: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完善,各种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应运而生。为了使现有数据能够在不同医院、区域间实现交换和共享,必须制定规范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运行规则,即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交换格式——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在去年的SIFIC2016全国年会上,解放军总院的刘运喜主任高屋建瓴地为大家展示了基于基本数据集的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建立的过程、作用和意义。


讲者:刘运喜
整理:叶青
审稿:李若洁


一.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
(一)2015年3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布了6个专业质控指标,其中包括医院感染管理质控指标(内含13个核心指标)。
(二)各级质控中心获取13个核心指标的方式有:
    1.各医院直接上报,缺点:信息量单一,数据固化,真实性难以考核;
    2.上报“结果类”数据,缺点:信息量少,无法进行精准分析,若为手工填写,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
    3.自动采集上报“过程类”数据(基于基本数据集的数据),优点:信息量大,可进行精准分析,从而得到丰富的指标,且数据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可追踪性。
(三)获取可交换和共享的过程类数据的基础: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交换格式;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从而解决各级各类医院的医院感染信息标准化问题。


二.基本数据集的建立
(一)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简介:分为7类,共80个元数据(经专家讨论,目前已精简到71个)。
    1.患者住院信息识别;
    2.患者自身风险;
    3.患者诊断信息;
    4.诊疗相关风险(手术、用药、操作);
    5.实验室检测相关风险(病原学、血清学);
    6体征相关(发热、腹泻);
    7.医院感染结果判读;
1-6均可同过HIS系统或LIS系统由计算机自动提取,7由院感专职人员和临床医生共同完成。
(二)基本数据集优点:可根据国家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对数据集的元素进行调整。
(三)建立基本数据集的意义:医院感染相关数据标准化;医院感染临床数据的定义、采集、交换方式规范化;医院感染监控内容规范化;自动采集过程数据,不增加专职人员负担。


三.国家或区域性监测平台的构建及试运行
(一)构建过程:由各级各类医院使用的不同的医院感染信息系统产生符合要求的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借助网关或存储介质(如U盘),通过互联网(数据集信息需加密)上传到国家或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即可完成平台的构建。
(二)试运行情况:
    1. 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1月;
    2. 地点:山东,7个地市,12家试点医院;
    3. 结果:共收集到549,202位患者的信息,监测到11,348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获取了2,965,894条有关抗菌药物医嘱、微生物送检、药敏实验、手术和三导管医嘱的数据记录;
    4. 效果:
    (1)可满足常态化监测的能力;
    (2)具体上报频率可依照各级质控中心的要求灵活设定(每天、每周、每月等);
    (3)基本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5. 数据分析:
    (1)数据上报过程简单便捷——不增加专职人员负担;
    (2)生成覆盖监测规范和检查要求中的大部分指标——满足医院需求;
    (3)形成有价值的医院感染管理指标体系——有助于质控中心进行全面分析和监控,可分析各医院质控指标的变化趋势(纵向比),分析各医院质控指标在省内所处位置(横向比),以及疑似爆发的预警;
(三)监测平台已实现的功能:
1.基于过程数据,数据指标丰富;
2.数据准确,动态,连续,可更新;
3.暴发监测,目标性监测(能力建设);
4.可获取传统监测方法无法获取的数据指标;
5.可反映医院院感监测工作开展的情况;
6.数据同质化,可比性强。


四.监测平台的作用和意义
(一)掌握全国、各省、各医院的指标数据;
例如:质控中心可以实时掌握各医院每月感染发病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院内感染主要的细菌种类等等在区域所处的位置。
(二)数据导航,决策支持——抓住质控重点:
例如:抗菌药物总送检率虽“合格”,但实际送检时间滞后于抗菌药物的使用,需重点分析;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未达标准,需重点分析原因及对策。
(三)可反映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能力水平、医院监测问题及持续改进效果:
例如:某院某些指标(CRBSI、SSI等)长时间(6个月)均为0,说明某院没有没有开展该项工作,或者诊断有误;术前0.5-2小时用药率从10%提高到56%,特殊类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5%降低到7%,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由7%提高到30%,说明干预督导有效。
(四)基于多中心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感染相关风险,开展科学研究。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发布;
(二)医院感染监测指标体系及指标细则发布,各级质控中心和各级各类医院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同质化;
(三)在多个省级区域开展试点工作;
(四)探索围绕数据的质控中心工作模式:数据采集、反馈常态化、信息化,带着数据有针对性的现场督导;
(五)围绕医院感控能力建设,推动重点指标在试点医院持续改进,并将改进方案标准化。


学习体会
刘运喜教授以山东省12家试点医院为例,全方位的为我们展示了区域性医院感染监测平台的构建过程、海量数据的获取、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应用。从中可以看到,通过监测平台,质控中心可以在限定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多中心的、有效的目的数据——真正意义上的院感大数据,在此基础上,获得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分析结果。一方面,平台生成的数据能够覆盖《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等级评审》、抗生素专项整治、三好一满意等专项活动检查所要求的绝大部分指标,满足医院的工作需求,解决其后顾之忧;另一方面,这些数据能够真实反映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指导医院进行持续改进,如:
  • 现患率调查时机的选择——应避开特殊节假日等时间段;
    [/*]
  • 抗菌药物使用率上报过程中存在不真实的情况——不依赖上报、平台可自动抓取真实数据,可促进临床医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
    [/*]
  • 如何区分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的致病菌——平台自动识别医院感染致病菌或医院内发生的多重耐药菌并以此反映医院的院感防控能力;
    [/*]
  • 术前0.5-2小时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判定——平台可根据术中抗菌药物开始输注时间与刀碰皮时间点准确计算术前0.5-2小时用药率;
    [/*]
  • 病原学送检率统计——平台可准确统计出抗菌药物治疗性使用前的病原学送检率;
    [/*]
  • 院感暴发、疑似院感暴发和院感聚集性事件的预警——不依赖上报,平台可及时预警、反馈,促进医院进行调查分析,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


目前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集相关建设已开始启动,并将快速发展,各个医院应该跟上形势,脚踏实地地落实本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感专职人员也应该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在未来借助国家或区域性监测平台等先进技术,更规范更有效地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