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79|回复: 6

实验室感染事件与公众健康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804
发表于 2010-2-7 16: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验室感染事件与公众健康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蔡晧东


实验室感染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从事专职微生物研究的人员比其他工作人员有更多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稍有疏忽大意,就可能被试验的对象所感染。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有可能成为传染源,造成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实验室感染事件有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事故性感染,一般是因为试验人员操作过程中的疏忽,使本来接触不到的微生物污染环境,直接或间接感染实验人员。1956年前苏联的一个实验室中,有9支装有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鼠脑的安瓿被打破。事后没能很好地进行处理及采取必要的措施,也未进行彻底消毒,结果在几天内造成24名工作人员感染。去年12月6日上午台湾的一家病毒实验室的一位研究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衔接运输舱里装有实验废弃物的塑料袋破裂,少量液体外流。他想清理运输箱里的废弃物,却没法透过生物安全箱的操作手套够到污染处。于是,他打开了运输舱门,先喷了酒精消毒,等了10分钟之后,误认为病毒已死亡,便动手清理。结果,这位研究员于4天后开始发烧,最初被当作流行性感冒,后来由于高热不退,并出现呼吸困难和喘憋,他意识到可能得了SARS,但他担心到住院就医会暴露实验室缺失,使实验室、台湾蒙羞,说要“死在家里”,而迟迟不肯就医。直到他的父亲“以死相逼”,他这才同意就医。

第二种是实验室动物引起的感染,是由于实验人员接触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动物导致的感染。例如在1998年我国西安的某高校在使用大白鼠进行试验时,有两名学生被大白鼠咬伤,还有一些学生给实验的老鼠放血、解剖。在实验过程中,这些学生均未按照要求戴手套操作,结果在29名实验人员中造成9人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
第三种类型是气溶胶导致的感染,是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人呼吸了这种空气造成的感染。最严重的一次实验室气溶胶感染事故是1961年在莫斯科的一家研究所发生的。他们的实验人员从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捉到一些野鼠带回实验室,由于疏忽而把这些野鼠放在了室内暴露的场所。过了不久,该实验室中有63人出现发热的症状,开始被误诊为流感,1周内又增加了30人,才开始怀疑到是流行性出血热。本次事故被认为是野鼠身上带有的出血热病毒以气溶胶的形式污染了空气所致。

第四种类型是人为破坏,生物武器可以说是一种人为的实验室感染。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731细菌部队在中国犯下了制造实验室感染和细菌武器的滔天罪行。2001年以来在美国境内屡屡制造炭疽的恐慌事件,造成几十人染病,数人死亡,美国白宫和国会先后成为被袭击的目标。现已有证据表明,该事件是来自美国军队的生化实验室。

实验室泄露事件造成的社会危害

从事专职微生物研究的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较高。有人统计,从事病原微生物研究的工作人员传染病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5~7倍。这些实验室感染件事也可因为各种原因危害社会,造成疾病在社会上的流行。早在19世纪中期,医院流行病学之父——塞麦尔韦斯就发现一位参加尸解实验的同学在尸解时刺破了手,所感染的病菌与当时引起产褥热的病菌相同,后来发现一些产褥热是由于参加解剖同学的手而感染的。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实验室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各种微生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室泄漏事件更为突出,有时已经形成公害。

发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布氏杆菌病实验室的一起羊布氏杆菌泄露事件,感染了45人,其中1人死亡;美国华盛顿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次Q热实验室感染,导致153人发病,1人死亡。

1967年,欧洲的三个城市为研制疫苗从乌干达等地进口一批黑长尾猴,结果这些猴子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病毒,引起了13名工作人员患病,并使这种疾病在德国马堡等地区流行,后将造成这种疾病的病毒命名为马堡病毒。

最恐怖的事件要算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实验室事故。1979年4月的一天上午,在位于乌拉尔南部的大工业城市——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一家陶瓷厂的一些工人来到医院。他们的病状是发烧、咳嗽、胸痛。一会儿又来了一些病人,而且病人越来越多。第一批到医院的病人病情迅速恶化,体温上升,而且开始吐血。于是,病人被集中到传染病室。几个小时以后,数人死亡。事后人们得知,当地的生物武器实验室在1979年4月3日夜里发生了一次爆炸,约10公斤的炭疽芽孢粉剂泄露,爆炸释放出了大量细菌雾,造成附近1000多人发病,数百人死亡。

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容忽视

最近我国发生的实验室SARS感染病例再次敲响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警钟。保证生物安全,防止病原微生物泄露是关系到公众健康与安全的大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微生物实验室要按照规定严格分级管理,一些通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对人体具有高危险性、通过汽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或其毒素一定要在P3级和P4级实验室进行研究,其他单位不得随意开展。

研究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可以接种疫苗的疾病要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再开展工作;接触研究动物一定要有防护,动物室及有可能遭受污染的地区要严格消毒;试验器械要严格管理,专项专用,不得带出实验室。一旦发生病原微生物泄漏事件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源扩散,并向有关单位报告。各家医院和医学研究单位的实验室一定要以此次事件为教训,认真检查安全隐患和漏洞,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实验室感染的再次发生。



上一篇:住院病房的处置室和换药室的室内温度应控制在多少范围内?下一篇:手术室与污物通道之间应设门还是设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9

帖子

11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15
发表于 2010-2-7 16: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4年的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
中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今天证实:今年四月北京、安徽出现的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   

  高强在卫生部召开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职工大会上,通报今年四月北京安徽非典疫情发生原因和责任追究情况时披露,由国家卫生部和科技部组成立联合调查组,通过二个月的全面深入的核实和调查证实:   

  由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控制所腹泻病毒研究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了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的感染,是一起应该避免而未能避免的重大责任事故。   

  调查结果显示,该实验室违规操作主要表现在:   

  ——科研课题跨专业。腹泻病毒实验室是研究消化道病毒领域,却跨专业承担了非典的课题,工作人员专业不熟悉,造成了安全的隐患。   

  ——安全管理不重视。工作人员采取新的灭活方法,未经学术委员会论证,科学依据不足,室主任擅自批准。有关灭活效果未经严格验证,没有验证方案、记录和内容。   

  ——技术操作不规范,违反卫生部关于灭活SARS病毒必须在生物安全P2以上实验室或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的规定,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普通实验室操作。   

  ——人员配备不严。大量使用缺乏专业知识的研究生和进修人员从事高风险研究,没有对有关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   

  ——健康监测不到位,违反卫生部制定的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规定,对实验室人员出现多次发热等异常情况没有及时上报,也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其中有两位实验室人员出现发烧,一位住院两周竟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报告。   

  ——执行制度不认真,违反卫生部等四部委关于P3实验室实行双人准入的制度,多次出现单人操作。   

  以上情况表明:病毒病控制所腹泻病毒研究室对此次事故负有直接责任。据知,今年二月卫生部领导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查工作,发现了有关实验室的问题,要求其提出整改方案并计划给予财力支持,但其并未认真落实。



        为查找2004年4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在北京、安徽发生的原因,卫生部成立了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7位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对本次疫情的来源进行了专项调查。WHO的专家参与了部分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如下:

        1.本起疫情来自实验室内感染:(1)宋某和杨某两个原发病例发生在同一实验室。该实验室一直开展有关SARS冠状病毒(SARS-CoV)的科研工作。(2)封锁病毒所后,未再出现任何SARS病人。(3)从二代病例魏某(宋某之母)胸水分离到SARS-CoV,其全基因组序列与该室用于实验的毒株(HT-SCoV-2)高度同源。(4)没有发现宋某和杨某与野生动物接触感染的证据。(5)宋某和杨某发病潜伏期内没有任何其他SARS病例报告,没有实验室外接触其他SARS病人而被感染的可能。(6)杨某与宋某最后一次接触,到杨某发病相距15天,仅在走廊碰面,杨某发病不可能是宋某传染。

        2.感染来源局限在腹泻病毒室:(1)宋某和杨某两个原发病例都来自腹泻病毒室。此外,还发现该室另有二人(任某和崔某)抗SARS-CoV  的IgG和IgM抗体阳性,感染具有明显的聚集性。(2)从二代病例魏某分离到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腹泻病毒室实验用毒株(HT-SCoV-2)高度同源。(3)对病毒所全部工作人员进行医学观察,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未发现其他科室存在任何SARS-CoV感染者。

        3.没有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感染导致本次SARS疫情的证据:(1)宋某和杨某2004年以来都从未进入过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2)虽然腹泻病毒室进入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工作的任某血清抗体阳性,但没有其传染给宋某和杨某而导致本次SARS疫情的证据。(3)腹泻病毒室指定使用的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基本硬件设备和总体结构符合要求。

        4.引起实验室感染的环节:病毒灭活不彻底:2004年春节过后,任某多次从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带出未经严格验证效果的灭活SARS病毒在普通实验室进行实验,时间上与宋某、杨某发病吻合。其采用的灭活方法(1%NP40+PBS+1%SDS冰浴60分钟)没有经过有效的评价,没有按规定对每一批病毒的灭活效果进行检测和质量控制。

    调查认定,这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707

帖子

2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8
发表于 2010-2-7 16: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医院的实验室还不太重视职业防护,主任也不是太配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142

帖子

310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8
发表于 2010-2-7 16: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目惊心,非常可怕,但各实验室和医院,高校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

帖子

25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0-2-7 16: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医院的实验室还不太重视职业防护,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482

帖子

47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4
发表于 2010-2-7 16: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验室职业防护现在很苍白,有资源但不规范使用还有浪费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7

帖子

5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76
发表于 2010-2-7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触目惊心,非常可怕,但各实验室和医院,高校都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