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69|回复: 5

制约微生物学检验的常见问题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11-3-29 2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婉若秋水 于 2011-3-29 21:34 编辑

1.1 医院管理的问题
1.1.1 医院对微生物室的投入不够 微生物学检验较临床生化检验、免疫学检验成本高、技术性强、人员素质要求高,医院对微生物室的软件、硬件投人不够,特别是近年心血管、肿瘤等疾病发病率上升,医院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危险性及病原学检验的重要性有所忽视。临床科室开展微生物检验项目,专挑一些效益好、操作简单项目甚至采用给临床医师提供“开单费”吸纳标本,为获取局部利益,降低成本、取消室内质控、不参加室间质评。
1.1.2 临床医师对临床微生物学新进展了解甚少 临床医师不能借助微生物学知识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由于医师接收大量抗菌药物信息,用药前采集标本的原则遵循率低。有些医师将切口感染误诊为“脂肪液化”。
1.1.3 职称评定受限 临床微生物学工作人员现大多数按技师资格评审职称,人为地割断了与临床密不可分的联系;某些院校技师职称无研究生导师资格等,导致有一定临床经验同时具有丰富临床微生物学经验的人才缺乏,进而导致对新疾病病原缺乏预见性和警惕性,对生物恐怖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
1.1.4 危险岗位工作津贴发放不合理 津贴发放,微生物室与检验科一样,低于感染病科和皮肤科的现象普遍存在。
1.1.5 收费方式不合理 目前各医院微生物学检验收费方式采用按项目收费,由于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不可预知,常有多收的费不能退、少收的费补不回的情况。、
1.1.6 标本采集、运送过程中的问题 标本采集不合要求,采集方法和时间、使用容器不当,运送不及时,标本标示不清。

1.2 微生物室本身的问题
1.2.1 缺乏安全设施和安全意识 强传染性标本无单独处理实验室或无生物安全柜,无淋浴和洗眼装置,无隔离衣、胶鞋等必备物品;洗手用的感应水龙头或脚踏水龙头未普及;现有的工作服防护性不够;紫外线灯高度和强度不够;微生物室没有危险级别的标示,无关人员随意进出微生物室;微生物室丢弃的废弃物、培养物未经高压灭菌处理。大多数临床微生物室有待进一步规范。
1.2.2 室内质控不完善 缺乏完整的质控流程、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
1.2.3 检验技师能力不足 不能将细菌鉴定到种,药敏试验没有标准化,不储备辅助鉴定的试剂,对试验结果不进行评论或建议,真菌、厌氧菌等开展困难。不参加室间质评或实验室不能独立完成室间质评菌株的鉴定和药敏试验,质评菌株不进人常规工作流程;参考实验室发放同样的室间质评菌株,参评实验室之间互通信息、核对结果。不保存阳性涂片、菌种。微生物学相关的参考图书、期刊特别是外文期刊严重不足。
1.2.4 标本处理不当 对检查项目不清楚、容器不合格、留取方法不当、送检不及时的标本不拒收。对拒收的标本和重留的标本无记录,标本接收时间无记录。标本集中处理。
1.2.5 微生物检验申请单设计不合理 检验单缺乏必要的临床信息,如临床诊断、体温、是否用抗菌药物等。
1.2.6 检验项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厌氧培养、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枝杆菌培养、病毒和螺旋体检测等未普遍开展。检测项目的层次不分,有人以为只要有细菌鉴定仪,手工检测就可被取代,忽视了菌种的变异和新菌种的发现。不具备快速鉴定、药敏试验的设备和手段。
1.2.7 检验报告单的管理问题 检验报告单缺乏审核者签字,不经充分消毒或根本不消毒便进人其流程。检验单发放、签收缺乏监督机制,报告单丢失后补单缺乏应有手续。检验报告单快速性、利用性不受重视。



上一篇:细菌耐药机制与特殊耐药菌检测下一篇:科赫法则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 +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乔-乔
+ 8
+ 8
分析的很到位!




婉若秋水

+ 1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891

帖子

6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4
发表于 2011-3-29 21: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生物学实验室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要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淡定(通常微生物学实验室奖金拿的比临检、生化、免疫都要少)等等。所以,培养一个合格微生物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很不容易。科主任首先要选对人,送出去到有相当资质的实验室培养(很重要哦),接下来的才能谈到实验室的发展。各地微生物学实验室发展很不平衡,有些“二甲”甚至还没有微生物学实验室,卫生行政部门的干预很重要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没有强大的微生物学实验室的支持,一切都是空谈。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6

收起
理由





婉若秋水
+ 6
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517

帖子

89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9
发表于 2011-3-29 21: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清木宜人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的在一些医院存在着,那么作为微生物室人员针对“医院管理的问题”、应该做哪些积极的争取呢?针对“微生物室本身的问题”应该怎样提高内涵素质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016

帖子

83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32
发表于 2011-3-29 21: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分析的非常好,这些首先是该专业科室-微生物实验室的资源设施、人员技能、专业发展等起决定性作用。
很多要求和环节都有专业要求,但医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又没有强行的对全院医务人员教育和培训的任务,不合格的标本也没有制度化的书面沟通分析与反馈,院感科人员干着急,又不很专业,这些工作应该谁来开展呢?个人的一点拙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30

帖子

17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8
发表于 2011-3-29 21: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sunlight


    http://oc.gkteach.cn/thread-51051-1-1.html

第十一条 【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室】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置感染科,负责……。

二级以上医院应当建立临床微生物室,培养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规范开展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这算一个好消息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175

帖子

596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961
发表于 2011-3-29 2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二进制 于 2011-4-3 06:50 编辑

回复 5# 毛豆豆
订在纸上的,还需要真正落实执行。仔细观察身边工作过程中的事与物,楼主清木宜人老师提及的常见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