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79|回复: 8

置于人后而新生——介绍我国医院感染的开拓者徐秀华教授

[复制链接]

9万

主题

9万

帖子

9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6798
发表于 2008-9-11 2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她是一位不服输的女人,不仅能在专业学术领域的起起伏伏中走上一个高度,更能以不服老的睿智和博大的胸怀,登高远眺,带领一群人,把一项国人未做过的新事业做得有声有色,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翻开徐秀华的个人履历,可以看到几处很显眼的“转变”:1960年参加工作伊始,从附二院妇产科转到附一院除害灭菌科,后又转到传染病科;70年代支援韶山医院一去就是八年,回来从试用期开始重新“上岗”;1989年从一名传染病学教授毅然转行,通过对医院内各科感染疾病学系统研究和控制管理,使湘雅医院的医院感染率由89年的9.36%降至目前的5%,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0%降至目前的53%,每年节约医疗费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并将湘雅医院感染控制模式推向全国……

徐秀华:置于人后而新生
  
■教会学校里走出的女学生
1936年,徐秀华出生在江苏无锡一个殷实的家庭中,作为家里的独女,徐秀华的童年生活纯净得像一池湖水。读高小时,在交通银行工作的父母为开辟内地市场,随之转到湖南长沙。
现在的人也许对“福湘女中”感到非常陌生,这是由美国雅礼协会在长沙办的三所教会学校之一,在当时非常有名。徐秀华性格开朗,兴趣广泛,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文娱活动,像表演、文学、手工,样样出色。“福湘女中”都是清一色的女生,演戏时男角都由女同学扮演。劳动也不分轻重,谁都得上。徐秀华说,在没有男权思想影响的环境里,练就和形成了她们独立自主、大公无私、全面发展的个性。
1960年,徐秀华从湖南医学院临床系毕业,被分配到附二医院,当了一名妇产科医生。

■选别人都不愿意去的科室
参加工作后不久,老师让她为一名生产后的患者拆阴道缝线,对于有高度近视的徐秀华来说,为了寻找线头,着实费了一阵眼神。这件小小的事情给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立志将毕生精力献身于医学的医生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何去何从?这名柔秀的女子说:“我就选一般人都不愿意去的科室好了。”在旁人看来这个选择似乎带有一些赌气成份,其实这正是徐秀华不服输,甘于置于人后再新生的决心。
两个月后徐秀华到湘雅医院(附一)除害灭菌科报到。这是当时医院新成立的一个大科室,它包涵了卫生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传染病、流行病、职业病等,像蛇咬伤、肺结核、发热待查等,凡是其它科室不收的患者就被收到除害灭病科。在这里没有手术给她带来的视力困扰,徐秀华感觉很轻松,很开心。
60年代初期,国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为了改善职工生活,教研组安排徐秀华去培养小球藻,为食堂提供做馒头的原料,一做就是6个多月。科室主任张铮教授说:“徐秀华也不能总放在这儿做小球藻呀,专业都荒废了怎么办”?重新回到临床,徐秀华夜以继日地刻苦学习专业,在一年时间里她像一块海绵般,迅速地吸取着知识,提高得很快。回想四十年前经历的点点滴滴,徐秀华说,尽管时局很乱,但湘雅上一辈老师并没有放松对年轻医生的带教。她一点也不后悔当初的选择,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碰到这样好的科室主任和同事。

■主治医师在湘雅试用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韶山组建医院,需要湘雅医院派四位医生过去支援,徐秀华随爱人相继被派到韶山医院工作,从70年到78年,这一去就是8年。在这期间,她慢慢地领悟到当初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到哪里都可以得到提高的想法过于单纯,一名医生的思维要得到拓展,是离不开群体智慧的。
回到湘雅医院后,直率的科室主任熊宏恩教授说:“你虽然已经在韶山是主治医师,但到这里你还得先从试用干起”。徐秀华不服气,心里憋着一股劲。传染科教研室有一个很好的传统,那就是每周都会抽两个晚上学习英文,回来后不久,一次全科的英文考试中,徐秀华竟然并没有考最后一名。
整天泡在病房的徐秀华注意到,送来的重症出血热患者来一个,死一个,心里非常焦急。一天,一名身份特殊的出血热患者——某飞行大队飞行员又被送入病房,由徐秀华主管。全院组织大会诊讨论后,徐秀华赞成采用血液透析,由泌尿科提出减少肝素用量上机抢救,日夜守护近5天后,终于抢救成功。这是全国第一例抢救成功的重症出血热病例,同时这一经验在全国迅速推广,成为重症出血热的常规治疗。
对黄疸合并甲亢的患者,当时医学界普遍认为治疗甲亢的药会加重对肝脏的损害,因此只治黄疸,不敢上甲亢药(当时尚无同位素治疗方法),可徐秀华认为,不治疗甲亢,会加重肝损害,促进死亡,从而提出控制甲亢对肝脏有好处的新思路,采用这一治疗方法后此类患者治愈率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徐秀华还尝试了湘雅医院首例病毒性脑炎患者高压氧治疗等,这些反常规、反传统的新方法得到有效验证,让大家不禁对这位柔弱的女子刮目相看,“试用期”也自然随之取消。

■科研从一张白纸做起
看到别的医生都在临床之余忙碌着课题,而自己却是一张白纸,徐秀华感到形势逼人。在张铮、熊宏恩两位主任指导下,她一有时间就整天泡在图书馆里,翻阅了大量杂志和文献。她发现,医院感染在国外非常热门,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最重要的是这个研究与临床结合紧密,并直接与医院建设和医疗质量有关。确定了这一课题申报后,得到院长和专家一致通过,并获得卫生厅6万元经费资助。
由徐秀华带头,课题组成员每人提个篮子,在医院临床一线职工鼻腔内提取耐药菌株,采集标本数达800多人,经过培养发现,医院MRSA带菌情况非常严重。在此基础上,1985年,湘雅医院在全国第一家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
从治疗一个个病人的临床医生,到懂得从人群的角度去作感染预防,从而向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微生物学、抗菌药物学多方面拓展知识,并站在医院管理的角度,从公共卫生战略上去思考,去影响各个医院、科室的规范管理,进而为整个医疗群体服务,这是徐秀华人生的重要转变。
谈起这一转变,徐秀华欣慰地说,后来的实践都证明了,这是“大智”!而让她学到“大智”的,就是她的主任——湘雅医院著名传染病学专家张铮教授。
当初在做医院感染课题时,徐秀华对医院感染的发展前途到底有多大心里没底,有些人劝她,放着好好的临床医生不当,去搞什么预防和消毒隔离,没出息!1985年,张铮主任到耶鲁大学做访问学者,他特意考察了该大学的医院感染,并带回来大量资料和规范条例,鼓励徐秀华将这一条路勇敢地走下去。在他的鼓励下,由徐秀华主编的全国第一本《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出版。89年,她正式调任医院感染科担任主任,并到美国伊阿华医科大学、美国医院感染培训中心学习,按他们的教学、医疗、科研、管理模式回国有序地开展工作和研究,不仅业务知识很快提高,也得到医院临床各科室同行的认可。

■足迹踏遍全国各地,揭开多个医院感染谜团
1993年,云南某医院44名新生儿出现畏寒、发热、腹泻、休克等全身中毒症状,用了大量高档抗生素依然不能控制,死了13个患儿。该院邀请国内多名专家去会诊查因,意见会上,大多数专家普遍认为是败血症,但徐秀华考虑是中毒性痢疾,在治疗上建议改用磺胺胍灌肠,这是一种在肠道浓度很高的抗生素,结果全部小患者症状消失,很快得到控制。后经过调查,原来是医院产科仅一个打包台,配奶、换尿布、打包都是在这个台上操作,有可能是带菌者污染毛毛,再污染牛奶造成的大面积流行。这一事件后,徐秀华提出新生儿室需装备单独的配奶间,建议很快在全国新生儿病房得到贯彻和落实。
1998年,深圳妇儿医院发生切口感染爆发流行,168例产妇和儿童相继发生切口感染,反复裂开,长不拢。被邀请参加调查的徐秀华从病人切口到手术室亲自采样,洗手刷没问题,空气采样没问题,酒精、碘酒都没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在迈出手术室大门之前的那一瞬间,徐秀华盯住了泡剪刀、缝线的戊二醛灭菌剂,结果化验出快速生长型分支杆菌。经详细调查,原来是该院以前购置的戊二醛浓度都是20%,稀释10倍,用之灭菌。而这一次购买的戊二醛为2%的浓度,工作人员疏忽大意,依然将它稀释10倍,当然达不到灭菌效果。徐秀华在众多国内专家中首先找到症结所在,为确定该次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病原菌及病因起了关键性作用。而徐秀华却因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患上胸膜炎,回院后才接受治疗。
    自1989年担任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培训基地主任以来,徐秀华带领科室人员,在全国开办医院感染学习班45期,她本人多次应邀到全国如北京、浙江、山东、陕西、甘肃、福建、广东等各地,做医院感染研讨会专题讲座,培训全国医院感染骨干6000多人。
  
■一生的原则:治学严谨,生活简朴,快乐地工作
徐秀华是一个能干、知识面广的专家,她同时又是个耐心、善良、热爱生活的女人。同事们说,跟着她干,心情愉快、工作效率高,因为她充满爱心、充满情趣。
虽然已近古稀之年,徐秀华依然奔波于全院各个科室,参加会诊。培训中心的讲课,她也一定亲自认真备课,她希望每次都能带给基层人员更多、更新的信息。身为《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对每一篇论文数据她都会仔细查询、落实,不允许有任何虚假和不确切。
她的同事们说,徐老师对病人和家属非常有耐心,解释起来不厌其烦。有时需要会诊的病人检查完后,其他床位的患者将她包围在一起,询问这、询问那,她从来都是认真听了别人的诉说后,耐心地将情况一一告之。大家都说:徐老师的大气、智慧、胸怀和人格魅力令他们心服口服。
  

徐秀华介绍:
女,汉族,中共党员,传染病学专家,硕士生导师。1960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曾任卫生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培训基地主任、卫生部消毒专家委员会委员,医政司医院感染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现任全国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质控中心主任,湖南省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感染控制杂志》主编。曾主持134所医院所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工作。
开展内源感染机理、细菌分型、病原菌和污染菌鉴别、医院感染管理模式和提高血培养阳性率的研究。获多项省科委、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奖,主编出版《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规范》、《临床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学》等,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 。
    无意中翻到这张网页,看了很感动。徐教授是我国医院感染事业的开拓者,当我们认识她时,她已经是著名的学者了。记得我有一次年会上向她请教医生怎样做深入做医院感染,平易近人的她对我这样的年轻人讲了很多。
      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医院感染有多么难做,可是,看看徐教授的成长之路,就会知道,其实每位专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一样会遇到的困难,更多的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寂寞和艰辛!
      很多人说他们是胡教授的粉丝,我也是!但我不是因为胡教授的威望崇拜他。有位我熟识的医生告诉我,多年前曾在胡教授所在的科室进修,那时胡教授刚开始做院感,在旁人的不理解中,他也经历了一段寂寞的时光。。。。。。,这就是高瞻远瞩,这就是大家!这才是我崇拜胡教授的理由!只有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并坚持不懈,才会登峰造极!




上一篇:怎样安排一个合理的工作周程?下一篇:医院感染硕士研究生导师增添力量:杨芸(在水一方)、商临萍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婉若秋水
+ 10
励志名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287

帖子

28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82
发表于 2008-9-11 20:3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后受益匪浅!学习徐教授,做好医院感染工作!: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662

帖子

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54
发表于 2008-9-11 20: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是控感、还是临床都需要这种敬业、执着、奉献,而这些在这个浮躁、功利的大环境下尤其可贵。学习徐教授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36

帖子

91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912
发表于 2008-9-11 2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缭绕 的帖子[/h1]


徐教授是我们的榜样,向她学习,现在的大环境下临床一线人员多些这些无私奉献的大夫,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步伐将会大大加快的!:lo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283

帖子

4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6
发表于 2008-9-11 20: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缭绕 的帖子[/h1]


徐教授的足迹与成长经历就是我国感染工作的发展历程,一个值得敬佩的前辈,激励我们勇敢前行,无怨无悔。

“耐的住寂寞,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并坚持不懈,才会登峰造极!”我们感控工作者的励志恒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746

帖子

86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62
发表于 2008-9-11 20: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向各位前辈致敬!学习前辈们迎着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31

帖子

4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7
发表于 2008-9-11 20: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几年前的帖子了,我今天读来,仍觉得前辈的事迹感染我们啊,唯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82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08-9-11 20: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耐的住寂寞,敢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并坚持不懈,才会登峰造极!”恩恩,以后就拿这个勉励自己了哈,像老师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87

帖子

128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89
发表于 2008-9-11 20: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在学习徐老师的 临床医院感染学 感动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