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12-22 16: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样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供你参考:
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对手消毒剂提供了3种剂型即醇类和胍类(醋酸氯已定等)复配的手消毒剂;有效碘含量为5000mg/L碘伏消毒液;75%乙醇或70%异丙醇消毒液。后2中明确了浓度,前1种没明确配方。
我查了一篇关于化学消毒剂的文章是军科院袁朝森教授在一篇《医院消毒学讲义》中介绍到洗必泰的一些化学特点如下:
因洗必泰难溶于水,一般多制成盐酸盐、醋酸盐与葡萄酸盐使用。
杀灭作用:可杀灭革兰氏阳性与阴性的细菌繁殖体,但对结核杆菌、某些真菌以及细菌芽孢仅有抑菌作用,其水溶液与醇溶液都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抑菌浓度可低达10-5~10-6(10的负5次方到10的6次方)。......碱性条件可加大杀菌效果,PH低于8时,效果锐减。醇类作为溶剂,在低浓度下显然有助于杀灭作用。见下表
洗必泰盐酸盐的杀灭作用
菌种 水溶液 醇溶液
0.1% 0.05% 0.01% 0.1% 0.05% 0.01%
绿脓杆菌 <5 15 >15 <5 <5 15
变形杆菌 <5 <5 >15 <5 <5 10
大肠杆菌 <5 <5 10 <5 <5 <5
金葡球菌 <5 <5 <5 <5 <5 <5
肺炎杆菌 <5 <5 >5 <5 <5 <5
注:表内数字为作用时间(分钟)。
从这个表中,你应该能看到,在这么低的浓度下它的杀灭效果。所以我认为复配剂中乙醇只有2个作用,一是作为溶剂,二是协同作用。从你上面的3个配方中我觉得,高浓度的配方应该是加强了其杀灭作用淡化了它的的抑菌作用;低浓度配方应该是杀灭作用差,抑菌作用强。所以买这类消毒用品,最好是能索取其杀灭微生物的实验数据。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收起
理由

星火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