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4-15 16: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检验报告单的污染及对策
2010-11-17 20:31:54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转载
检验报告单是临床医生与检验科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然而传统的工作流程是用化验单裹着一管血或用尿(便)杯压着一张化验单送到检验科检验,经常出现血、尿等标本洒溢到化验单上造成污染。化验单污染成了医院感染的一条重要播散途径。
1戊二醛或环氧乙烷熏蒸法
这是传统的方法,将化验单放于密闭的干燥器或其他容器中,底部加入戊二醛或环氧乙烷。这种方法需时较长,一般要10h,很不方便,一次熏蒸的化验单数量也有限。
2微波炉消毒法
此种方法可有效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可达到预期的目的,且省时,一般只需几分钟。缺点是易使化验单脆性增加,不易保存。
3标本与化验单分离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门诊化验室。在门诊化验室传统的做法是患者将尿(便)压于化验单(连同收费单)上,时有尿便洒溢于化验单上之事。我们的做法:先收到患者的化验单及收费单,凭化验单和收费单给患者发容器,这时用记号笔在容器上写上化验号,同时在化验单上也写上同样的号,将化验单留下来,使标本与化验单分离。患者送来标本后只要看号就知道是谁的标本,该做什么项目。该法在周转较快的
门诊化验室较适合,而不太适于住院部的大量标本。
4申请单与报告单分离
用申请单携标本送检,检验完毕后,将患者的信息输入仪器电脑,然后连同化验结果一起打印出1份新的检验报告单,这样新的报告单则是比较干净的。目前,实验室大部分仪器都由计算机控制,具有此种编辑功能。这就要求化验申请单填写内容要全面且字迹清楚,以免出现录入错误。
5使用具塞标本容器
现在广泛推广使用的真空采血技术打破了传统的针头、注射器、试管的抽血模式,使血液由双向针直接流入密闭的真空采血管中。可以使血液完全与外界隔离,避免了在操作与运送过程中的洒溢。用化验单裹着这样的试管送检,然后把报告单粘贴于化验申请单上。既可以使申请单与报告单合二为一,又避免了化验单的污染。真空采血管解决了血液的洒溢问题,但尿便的密闭容器正在研究之中。
6无化验申请单无报告单
目前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100多所医院正在运行HIS系统,实现医院计算机联网。我国也有多家医院尝试使用各种软件。我院引进了澳大利亚的TRAK系统,医生在电子病历中点击下检验医嘱,护士照电子医嘱给试管或其他标本容器贴上条形码(或手写检验号码),然后留取标本送到检验科,检验科通过扫描条码或按照注明的检验号进行标本的识别、检验,然后检验结果经局域网直接传回电子病历,完全消除了化验申请单和报告单,消除了污染。
文章转自:检验在线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