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earhang

一次非常“有趣”的讨论

[复制链接]

0

主题

210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12-6-25 1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yhy8562243 发表于 2012-6-25 12:02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以做切口分泌物的涂片检查。涂片中发现脓球的属切口感染,发现脂肪球的属脂肪液化。谢谢!
谢谢,这也是个检测切口是否感染的一个标准,这次也有老师提出了,涂片更省时间,如果是感染再他们科室的主要菌种分布进行经验性用药,等药敏结果出来,再按药敏选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91

帖子

72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20
发表于 2012-6-25 10: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有些情况下医院感染的确实很难诊断,常与临床医生存在分歧,我们遇到这种问题时医生也会托辞说是脂肪液化,可是抗菌药物都已经在用了,即便是感染有时候分泌物培养也是阴性的,下次参考9楼老师的方法,建议先做涂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56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12-6-25 10: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脂肪液化还是有的,不过是比较胖的病人有时会发生脂肪液化现象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2-6-25 10:4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意浓浓 发表于 2012-6-25 14:46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参加讨论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原因,尽可能避免,目前发现有几点:1、抗生素预防使用不到位——有一 ...
哎。真想跟你握个手,怎么医院出现这类情况基本就是这些原因。。。我们干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0

帖子

8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83
发表于 2012-6-25 10:46:14 | 显示全部楼层

yoyomo999 发表于 2012-6-26 08:2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哎。真想跟你握个手,怎么医院出现这类情况基本就是这些原因。。。我们干预结果也不是很理想
那就握个手吧,
共勉,共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72

帖子

2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3
发表于 2012-6-25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dyr 发表于 2012-6-25 11:1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事院感时间不长,但是感觉我们医院的医生对院感的重视程度不够。最大的感触:内科医生报院感积极,有些 ...
的确是,内科一个上呼吸道感染就报过来了,可能就是一个普通感冒或者挂床病人需要。外科就尽量能不报的都不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26

帖子

3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93
发表于 2012-6-25 10:4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李丹老师。哎,院感工作慨括为一个字:累,两个字:委屈,对于一个我这样年龄的人,经历了无数的风霜,有时也调整不过来,要发一下牢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797

帖子

571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18
发表于 2012-6-25 10:4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脂肪液化到底有没有存在?
根据百度搜的资料如下: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原则
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1)多发生在术后5~7d,大部分病人除诉切口有较多渗液外,无其它自觉症状;部分病人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
推测切口脂肪液化与体型肥胖,并与术中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有一定的关系。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另外,切口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原则
应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内置以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顺利愈合,不要轻易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病人住院时间,从而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及时敞开切口,充分引流并以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愈合时间。

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
以2%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后,填塞康复新液纱布条引流,再覆盖无菌纱布,以胶布固定即可,每日1次。直至切口肉芽组织长满后行Ⅱ期缝合,在治疗期间口服或静滴抗生素预防感染。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提取物,内含多元醇、黏糖氨酸、黏氨酸和多种氨基酸,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血管新生,具有修复溃疡创面、使创面迅速愈合的功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微循环。同时能有效激活创面的免疫、活性细胞,抑菌消炎,通过抑制蛋白质及RNA的合成,达到抑菌抗感染的目的,使局部炎性反应轻、渗出力强的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除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时不留死腔外,作者认为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1)慎用电刀。对于肥胖病人需用电刀时,应将电刀的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切勿图快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并避免反复切割组织,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破坏。(2)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的量。(3)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h后拔除。(4)对于肥胖病人,术后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2威望 +2
金币 +6

收起
理由





星火

+ 6
赞一个!




桂花香
+ 2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394

帖子

47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73
发表于 2012-6-25 10: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室要求我们参加他们的讨论,说明他们还是认识到了院感的问题,鉴于目前的医疗环境,不少医生喜欢把手术切口的感染问题归入脂肪液化,但抗生素又不停下来,不能自圆其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80

帖子

2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0
发表于 2012-6-25 1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绿意浓浓 发表于 2012-6-26 11:15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就握个手吧,共勉,共进步!
{:4_4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浙ICP备16040142号-3)|山东省消毒供应质量控制中心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