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11-2 13: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荷儿 于 2016-11-3 09:57 编辑
针对这个问题,想与大家分享一下去年在西安参加第24次全国感控暨第11届SIFIC2015联合会议,聆听了茅一萍老师《一起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案例的调查与分析反思》报告后写的总结: 血液科6个患者输液反应,流行病调查+操作流程调查+药敏及输液分析。6例患者除了使用相同的溶媒(5%葡萄糖溶液)外,均无其他相同药物的使用使。询问全院其他各科无相同病例发生。药物、溶媒质量及热源检测;无菌物品检测;环境卫生学监测。第二天更换溶媒和输液器,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又出现5例。该次聚集性事件的三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均集中在血液科一个病区,有发热的病人分布在6个不同的房间。时间分布,11例次的患者发热均在输液不久就发生。临床资料调查使用静脉留置针与输液反应的关系,发现问题,发生输液反应的均使用静脉留置针!封管液使用:自配!反复使用!放置冰箱超过24小时!立即停止病区所有静脉留置针,再无病例发生!剩余封管液和发热患者的静脉留置针及血培养均检出阴沟肠杆菌。血液科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此次菌血症的重要因素。结论:阴沟肠杆菌污染了重复使用的肝素钠封管液是导致此次菌血症聚集的原因;封管液在配置和使用过程中,常反复抽吸、穿刺溶液瓶,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被污染的概率增大。封管液放置冰箱时间超过24小时,不符合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要求。随着钢针零容忍,静脉留置针的普及,如何范管理冲封管液体?现状?共调查了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四省市共11家实习点医院25个不同科室的封管液使用情况,无钢针病房比例已高达92%;外周静脉留置针封管液的选择:一次性预冲管6家24%(6个科分布在2家医院),瓶装生理盐水11家44%;肝素钠8家32%;自配封管液的保存时间,有2家医院是4小时丢弃,9家医院14个科室是按照溶媒管理,保存24小时。封管液多次抽吸,无菌操作均得不到有效保障。
该院将临床使用中肝素钠生理盐水封管液共20份样本送检,分别来自血液科、甲乳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采样时间分别为配置后即刻、4小时、8小时、12小时。培养结果:0、4小时的样本菌无菌生长,8、12小时的样本开始有菌生长,但没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虽然样本量少,但也提示最好在4小时之内用。最好选用一次性预充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