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4-18 17: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h1]回复 #1 zhangfh 的帖子[/h1]
针对卫生部的百日安全检查里的:I类切口感染以及ICU三导管感染的管理(1、有“I”类切口手术术后感染管理规范与监控指标吗?是三级医院小于1.5%?2、相关人员知晓,哪些人?
3、有具体改进措施与记录,能用指标表明改进的效果。具体记录什么,改进效果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现在的理念是“零宽容”。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隐患和不足,干预改进。当然可以统计感染率,与兄弟医院和文献资料比较,再找差距。要求有管理规范与监控指标,那就是自己的内控指标,如置管率?平均置管天数?千天感染例?等等都很有意义。监控指标可以是项目,根据项目得到的有关数据?其实要求的就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改进提高的过程。你的置管率高。说明你的置管指证掌握不好;你的平均置管天数长,说明你的拔管指证掌握不好,没有及时观察、拔管;你的千天感染例高,说明一定有多种可干预感染因素存在。所以你就需要改进,改进后有评价的效果,然后有管理措施。那种脱离医院实际,凭空造出或网上下载的制度、指南抑或SOP有何意义?对你院还有何用?大家认为呢?
[h2]评分[/h2]
参与人数 1 +5
收起
理由

星火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