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5-7-2 17:2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ctorlgd 于 2015-7-3 11:45 编辑
对于这个研究,还是有好多疑问。大家先别着急下结论。
1.只有两个样本,如果误差大可能会得到相反的结论。参考《消毒技术规范》,要想得到正确的结果,至少应该做30例。
2.KTV和肯德基的洗手液是否有污染,如果本身存在污染,这个试验结果就不成立。根据实际情况,一些公共场所的洗手液都是从大桶灌装到小瓶使用,那个洗手液的小瓶可能长久不更换,存在污染的可能性很大。
3.在采样的时候为什么用的是生理盐水,而不是含中和剂的PBS。
4.洗手后为什么不是现场采样,而是再回到实验室采样。回去的路多长?用时多久?中间有无接触别的地方,是否有污染?
5.为什么是室温培养大于24小时,而不是37度培养。是用的哪种培养基?
6.为什么是cfu/g,而不是cfu/手或cfu/cm2.
7.从结果来看,两处洗手后,一处30和50,都在一个数量级,另一处180和230,也在一个数量级。如果用这两个数相互计算差异,显然不正确,所以得到67%和28%,看起来很吓人。如果在洗手前进行采样,再计算杀灭率或者对数值是不是更科学。举例说,左手自然干燥,而右手使用烘干机,左手最后菌落数30,右手50,但是如果一开始左手菌落数就是100,而右手就是1000,这个结果如何解释?
恐怕别人再重复一个这样的试验,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甚至在这个试验中,你把左右手各选择自然干燥还是烘干互换了,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从常识来讲,就算是烘干机的出来的风不干净,那样大的风真的能使其中的细菌落在手上吗?这个有待验证。
这个试验是不是可以设计为专门针对烘干机的,而不是比较自然干燥和烘干机。简单说,只是看看烘干机吹手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多了。
媒体参与科普应该受到欢迎。但是我们的专家们要正确的引导和把关,否则效果可能南辕北辙。现在网络传播工具如此发达,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我们在转发这样的信心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加以甄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