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9-15 20: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口讯一方面是投资两千万元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因种种原因未能正常运行,一方面是各大医院、诊所自行处置医疗废弃物。9月15日晚,央视《焦点访谈》以“医疗废物流向何方”为题,披露了周口市部分医疗废弃物处置现状。
[新闻背景]
央视曝光医疗废物处置“怪象”
不久前,央视记者在周口市采访时看到,该市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虽已建好,但却未投入使用。经了解,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自2009年6月投入试运行以来,却一直“吃不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采用热碱焚烧处理方式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设计处理量为每天8吨,而现在平均每天收集到的医疗废物只有100公斤左右,由于收集的医疗废物量太少,只能每天先冷冻起来,积攒够量后再集中处理一次。也正是因为处理量太小,达不到试运转的要求,这个处置中心一直没能正式运行。
是当地的医疗废物总量太少,还是另有缘由?随后,央视记者对一些医院、诊所进行了调查。
在一家个体诊所,记者问医生医疗废物怎么处理,诊所负责人称“卖了”,一次性输液器按1.6元一斤卖的,并称几个月卖一次,一回能卖100多元。
在周口市川汇区妇幼保健院二楼,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当时一位医护人员正在楼道口卖废品,废品足足有四大包。收废品的人给医务人员钱后,将这些废品背到楼下。在其中的废品回收袋子里,记者竟然发现里面装的全是使用过的一次性输液器。收废品的人将回收的废品小心翼翼固定好后,直接将三轮摩托车开到了当地废品回收集散地张庄村。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一些医院“各自为政”,分别建有自己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平时把医疗废物收集后,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
[记者探访]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于“棚架”状态
那么,周口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作为周口唯一一家对医疗废物进行集中处置的单位,缘何建好后却无法正常运行呢?昨日,记者从该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际上陷入“棚架”状态。
周口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位于川汇区杨庄村,占地总面积16.1亩,总投资达2138万元(其中国债资金980万元)。该处置中心2006年5月筹建,2007年9月开工。2008年10月,省环保厅批复其试运行,但截至目前未能正常运行。
该市有关部门解释其主要原因,一是运行机制不畅。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承建方宜昌九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与周口市发改委签订协议之后,因实力不强、投资困难,与温州一自然人陈某共同组建了周口市青怡苑医疗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双方在合作方面发生意见分歧,中断投资,导致“处置中心”医疗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等设施不完备,不能满足运转需求,影响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正常运行。
二是工程竣工未经验收。该项目的立项、报批、建设等前期手续完备,但建成后未经发改委、卫生、财政、住建等部门正式验收。
三是运营过程管理不当。该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投产运营的准备工作不足,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不理顺,医疗废物的收集、分类、暂贮、运送、处置等环节责、权、利不明确。
对此,周口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关负责人曾向记者递交过一份材料,他们认为,之所以至今未正常运营,是该市相关部门从中“阻挠”,致使该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原地踏步”。他们曾多次向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汇报其尴尬处境,但一直没有太大进展。
[积极行动]
政府牵头迅速整改
存在的问题
央视《焦点访谈》针对周口部分医疗废物处置现状的节目播出后,引起周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协调会研究部署,并及时成立了周口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工作组,由市政府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法制办、市发改委、监察局、卫生局、环保局、财政局、住建局为成员单位,下设3个组,想方设法解决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被闲置问题。
同时,由该市监察局牵头成立问题调查组,有关部门配合,做好相关问题的调查处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尽快实现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正常运行。
昨天,周口市卫生局下发内部传真电报,就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工作提出要求,严禁医疗卫生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转让、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废物。并组织该市卫生监督处执法人员,对市区医院、诊所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