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2-11 12: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新华社报道,今年11月以来,在安徽霍山县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多名就医者相继发现丙肝抗体呈阳性。近日,经复查确认,血透病人中有28人为丙肝病毒感染者,除9例属输入性外,疑为在院感染者19名。
参与事件调查的各方十分谨慎,这是可以理解的。作为流行性病症,丙肝病毒是否因其他原因在医院暴发需要观察性研究和试验性研究后才可定论。但从患者的角度说,霍山县医院是导致他们感染丙肝病毒的传染源也非无由推导。其一,在做血透治疗之前,患者均做过体检,其间并未发现其他异常,而正是在医院治疗期间,却发生大面积感染。其二,霍山县医院血透室环境很脏且不封闭,苍蝇蚊子都在里面飞,垫手的纸也不更换而反复使用,护士打针穿刺的时候没有严格消毒。这些管理漏洞,医院负责人也并不否认。
专业调查与患者的观察感受最后能否一致,现在还不得而知。就事件本身而言,全面调查当然重要,它涉及找到丙肝病毒的滋生源头以确定切实的应对方案,避免当地出现一场公共卫生危机,同时可以确定感染事件的责任归属和赔偿义务,确保患者的利益不再受到损害。但就此事衍生的影响而言,人们太多次感受到了医患矛盾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太多次对医院投出过不信任票,甚至已经形成了习惯性立场。安徽霍山县医院血液透析治疗出现丙肝病毒感染事件,无非是为饱受诟病的公共医疗体系提供了新素材。令人奇怪的倒是,为什么这样的负面素材总是能够源源不断地涌现。
如果最终结论表明霍山县医院确是丙肝病毒传播源,自有法规制度处分。即使丙肝病毒感染事件成因复杂,霍山县医院也难辞其咎。卫生部有颁行多年的医院工作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等一系列工作条例,为什么执行不到位?新华社的调查文章说得明白,在成本和安全之间,医院通常的选择是前者。这其中,反映出的不只是霍山县医院,更是诸多基层医院的共同窘境。
在市场经济下苦苦挣扎的基层医院,既承担公共医疗的职责,又要面对收入低下、人心不稳的困境,在服务与盈利之间彷徨已非一日。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提供令百姓放心的医疗服务?实际上,基层医院的生存现状折射的是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保障不健全、不公平的事实。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一日不解决,医疗保障体系一日不健全,基层医院的困境就不可能消除,服务水平难以真正提高,管理漏洞难以补上。
霍山县医院丙肝病毒感染事件是一次及时的警示。作为医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院的建设不能被忽视。市区及周边的基层医院,还可以通过医疗资源的流动共享达到动态的平衡,但对于地理上更加偏远的多数医院来说,只有加大政府投入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
我们对霍山县医院丙肝病毒感染事件调查结果拭目以待,而合理的公共医疗体系的构建计划更该清晰起来。道理很简单:要让患者治好病,医院自身不能有病。(特约评论员 徐立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