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 第二十七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方法及要点包括: 一、吸引瓶、吸引管经清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刷洗干净,干燥备用。 二、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经充分刷洗后,用有效氯含量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者2000 mg/L过氧乙酸擦拭。 消毒槽在更换消毒剂时必须彻底刷洗。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问题,比方说:胃镜上连接的引流瓶需要一用一换吗?——护理的提出来需要一用一换,规范中并没有明确这样说;又如内镜清洗槽的清洗消毒该多久一次?需不需要记录,如果需要记录,那该要怎样的记录?
还有挂镜子的存镜柜,《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规范上规定: 第二十六条每日诊疗工作结束,用75%的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于专用洁净柜或镜房内。镜体应悬挂,弯角固定钮应置于自由位。储柜内表面或者镜房墙壁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这个需要登记吗?现在的存镜柜都有温度计和数控显示屏,还需要单独建立一个本子来登记吗???
过氧乙酸, 清洗消毒, 消毒剂, 管道, 技术
上一篇:关于内镜消毒剂浓度测试频率?下一篇:胃肠镜洗脱液取样用的甘氨酸在哪里买的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