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索:李雷雷
翻译:刘丹丽
审核:王广芬
编者按:在日常监督临床做好多重耐药菌接触隔离的工作中,大家会经常被问到“什么时候能解除隔离呢?”这时我们往往也只能用09年规范中“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来回答,如何进一步去落实,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然而令人振奋的是,日前,美国卫生保健流行病学协会(SHEA)专家组发表了一份关于多重耐药菌患者解除接触隔离的指引,该指南不涉及“接触隔离”的使用指征,只适用于那些已针对MRSA、VRE、艰难梭菌和泛耐药肠杆菌(包括CRE和产ESBL-E)定植/感染患者开展接触隔离的急症照护医疗机构,指导其适时解除接触隔离。具体干货立马送上!
多重耐药菌解除接触隔离指引推荐
1. MDR-E指的是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比如产ESBL肠杆菌、CRE和其他泛耐药的肠杆菌,不包括其他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如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
2.该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判断解除接触隔离的方法,但最佳的采样部位和培养次数仍需进一步研究支持;
3.如果采用该替代方式,则医疗机构必须做好MRSA/VRE感染率的监测工作,最大程度做好标准预防,减少MRSA/VRE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如果医疗机构内MRSA/VRE感染率升高,则该医疗机构必须立马转变策略,选择依赖培养结果的方式终止“接触隔离”;
4.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分子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指导何时终止MDROs接触隔离措施。
但是,考虑到有关微生物定植期的数据有限,以及接触隔离措施在减少医疗机构多重耐药菌传播中的实际作用,专家组认为,目前仍无法建立全世界通用的“解除接触隔离”方案,只能提供某些操作性强,相对有效、科学的推荐方法。医院在制定本院“解除接触隔离”制度时,应仔细评估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风险及优先次序,同时考虑自身条件及资源,以及执行的费用和可行性,从而建立适合本院的制度。如果医院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数据发生变化,比如发生暴发或过度流行,则有关部门应及时修订“解除接触隔离”制度,以更好地做好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Banach DB, Bearman G, Barnden M,et al.Duration of Contact Precautions for Acute-Care Settings[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18,11:1-18. doi: 10.1017/ice.2017.245.
|
|